关于射线无损检测双胶片技术讨论

0 序言

双胶片技术似乎应分为两类:

第一类,是因为被检区厚度差大而采用的技术(见资料〔1〕〕。特点是:两张感光速度不同的胶片,一同曝光,每张单片黑度均应在标准要求范围内,而且,单片观察评定,感光速度快的一张底片,用来评定被检区较厚部分; 感光速度慢的一张底片,用来评定被检区较薄部分。Ni9%钢焊缝(因为线衰减系数差大)的双胶片技术,也应该是此类技术。

第二类,是因为要缩短曝光时间或提高透照穿透力而采用的技术。特点是:两张感光速度相同的胶片,一同曝光,两张胶片的叠合黑度应在标准要求范围内(资料〔2〕强调单片黑度不小于1.3),双片观察评定。RCC-M规范第Ⅲ卷似乎强调的是这种双胶片技术。本文要讨论的,也是这种双胶片技术。

1 原理---为什么双胶片技术可以缩短曝光时间?

1.1 胶片对射线的吸收(衰减)率将近扩大了1倍

笔者在2011年5月6日的日志《工业胶片对射线剂量的吸收率》一文中,在不考虑铅屏衰减和增感作用的前提下,曾提出了下面的公式:

Rc=1-Rt=1-e-μ.ΔT≈μ.ΔT       (1)

式中:

Rc一一胶片对射线的吸收(衰减)率;

Rt----胶片对射线的透射率;

μ——溴化银的线衰减系数,cm-1;

ΔT——此处为双面药膜厚度,cm。

如果双胶片曝光,公式(1)中的ΔT将变为2ΔT,双胶片对射线的吸收(衰减)率

Rc”≈2Rc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

实际应用时,由于铅屏增感作用,Rc和Rc”可能会有几倍的提高。

1.2 曝光时间将会缩短或穿透力将会提高

理论和试验证明:曝光时间t和胶片对射线的吸收(衰减)率Rc或Rc”成反比。这就是说,在中间铅屏选用适当的情况下:

(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其它条件相同,两张类型全同的胶片透照,达到预定黑度(双胶片叠合黑度),比单片透照(达到预定黑度),可以缩短曝光时间约为50%。此法经常用于减少RT人员在高危环境的作业时间。

(2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其它条件相同,曝光时间不变,达到预定黑度,双胶片(类型全同),资料〔3〕认为,透照的穿透能力大约可增一个半价层。此法用于提高射线机穿透力。笔者注:不同管电压下宽柬射线的半价层如下:

(摘自ASME SE-94-表1,)

管电压(KV)         半价层h(mm)

12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

15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

20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

25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4

40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8.9

2 存在的问题

2.1双胶片的D-Lgt感光特性曲线

胶片的D-Lgt曲线,是X射线管电压和管电流确定后,底片黑度D与曝光时间t对数之间的关系曲线。对于非增感型(铅增感型)胶片的D-Lgt曲线,大约在黑度0.5以下,有迟钝区和曝光不足区;黑度从0.5至5是曝光正常区,是个近三次方的呈“J”形的曲线。在D=0.5~5的范围内,没有过渡区和反转区。而且,胶片梯度G大约和黑度成正比。而G是其它条件相同时,影响射线照相对比度的一个重要指标。

笔者不知: 双胶片的D-Lgt感光特性曲线是个什么样子?我猜想它的曲线较单片曲线会平行左移,双片叠合后对应黑度下的梯度G,与单片对应黑度下的梯度G相近或稍有降低。但我的猜想还没有其它资料证实。

2.2 曝光时间t与像质的关系

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:曝光时间t增加,可以减少射线照相颗粒度。或者,从信息论的角度说,曝光时间t增加,可以提高信噪比。反过来说,曝光时间t减少,会使像质降低。

总之,这方面还需要感兴味的朋友做一些试验。

3 结论

第二类双胶片技术,是在特殊情况下,如要缩短曝光时间,或要提高透照穿透力,不得已而采用的一种技术。但由于双胶片叠合黑度仍在标准要求范围内,胶片梯度G可能不变,甚至降低(对丝形像质计或细微裂纹,难以做到完全重合)。如果采用该技术,目的是缩短曝光时间,将会增大射线照相颗粒度。因此,该方法与单胶片技术相比,可能会降低射线照像灵敏度。

由于本人实际应用双胶片的经历很少,以上论述,当否?望沟通。

参考资料

〔1〕强天鹏主编.射线检测〔M〕(2007版)第130页.

〔2〕ASME V(中石化出版社2007版)〔s〕T282.1第12页.

〔3〕《美国无损检测手册.射线卷》〔M〕(1992年中译本)642-643页。

回复 丁伟臣2012-3-28 11:24 在透照铸件时,由于壁厚差原因,通常采用双胶片技术。谢谢梁老的总结!

回复 liuhonghui2012-3-28 14:38 1、RCC-M双胶片法确实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,所“独”,独在他的评片方法是“运动中评片”,这也是RCC-M的一大发明。

2、当我们日常评定一张合格底片时,藐视7根(等距)“丝”都能看见,但是当用纸张盖上像质计,从细丝方向滑动纸张来检查像质计灵敏度,这时看到丝的数量就有差异了。这样也是检查个体差异的最好办法,甚至也可说成是对评片人员“测谎”的最佳办法。

3、当一张底片有仅有单一个气孔时,很难发现,当这个气孔附近还有一个缺陷时,缺陷很容易发现,这也是密集气孔比单个气孔更容易发现。这大概是“视觉”科学的范围了。

4、RCC-M双片评定法,很多人责怪拟合困难,我认为就是在“困难的拟合过程中”来观察“缺陷边界”的运动。

梁老对双胶片的总结可以写进教科书,统一先进标准对双胶片认识。不知上面的对RCC-M解释能否成立,当时法国人讲的很精彩,我一句没听懂,猜的。

回复 梁金昆2012-3-28 16:59 谢谢各位朋友的鼓励!liuhonghui先生讲的运动中评片,大概是“视觉”科学,我以前还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,很新鲜!谢谢了!!

回复 yxj远山2012-3-28 21:38 "当我们日常评定一张合格底片时,藐视7根(等距)“丝”都能看见,但是当用纸张盖上像质计,从细丝方向滑动纸张来检查像质计灵敏度,这样也是检查个体差异的最好办法,甚至也可说成是对评片人员“测谎”的最佳办法。"

您好,这句话不太好理解,能具体说说吗?谢谢了

回复 liuhonghui2012-3-29 04:35 yxj远山: "当我们日常评定一张合格底片时,藐视7根(等距)“丝”都能看见,但是当用纸张盖上像质计,从细丝方向滑动纸张来检查像质计灵敏度,这样也是检查个体差异 ...由于像质计丝距是“等距”,因此可以预测看不到的丝径的位置,就“谎称”看到了。所以最好是用纸盖上像质计,从细丝方向滑动观察。探伤监督有点难,确实靠诚实自律

回复 王绪军2012-3-29 20:58 观察底片像质计灵敏度,用纸盖上像质计,从细丝方向滑动观察,这是必须的方法。

回复 梁金昆2012-3-30 10:16 谢谢绪军先生!我不熟悉RCC-M规范第Ⅲ卷。视觉特性问题,我一直未深入思考过。观察像质计为什么不能从粗到细?是“视觉暂留”(视觉惰性),还是“先入为主”的心理作用?希望讨论!

2012-3-31 15:22 梁老运来半值层解释双胶片技术,肯定会在国内引起业内专家的认可。

ASME95版曾经对射线照相规定能量限制,94版4730也与了95版ASME相同,ASME98版就不在推荐最高能量限制了,我认为原因:

1、为等速双胶片降低透照时间开路;

2、为透照有厚度差的工件单胶片技术通过提高射线能量增大宽容度,满足ASME苛刻的黑度限制,提供理论数值依据。

随着双胶片技术原理的明确, 4730的相关条款应作调整  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expsky.com/News/1502.html